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地区教育工作综述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常轶茹 实习记者 王景鸿
秋日的阿勒泰,阳光倾洒,天高云淡。菁菁校园,涌动勃发的力量,洋溢创新的气象——
从城市到乡村,从校园到课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春风正吹拂着阿勒泰每一个角落。近年来,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全地区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地区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孩子们在阿勒泰市全季体育公园参加暑期少儿足球夏令营。资料图
锚定方向 立德树人
育人之本,莫如铸魂。
阿勒泰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接连出招,见行见效,不断书写进取篇章。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持续深化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族青少年学在一起、玩在一起、乐在一起。成立地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育联盟,一堂堂有声有色的“大思政课”开到了云端课堂、指尖屏上,学生真心喜爱、受益终身。
阿勒泰地区“石榴籽 祖国行”青少年交流活动(高校行)走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展研学活动。资料图
9月23日,为期八天的阿勒泰地区“石榴籽 祖国行”青少年交流活动(高校行)圆满结束。
在首站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活动中,两地学子分别献上特色才艺表演。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的舞狮表演赢得满堂喝彩,阿勒泰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表演的新疆舞则以优美舞姿表达对祖国的深情。学生们或轻盈灵动、或热情奔放,用充满活力的表演展现青春风采,现场师生深受感染,共同欢歌起舞,气氛热烈融洽。
阿勒泰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甄斐斐说:“通过本次研学交流活动,我们不仅体验到文化多样性,实现了思想交融,还在实践中深化了爱国情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地区大力开展“石榴籽 祖国行”活动,为边疆学子打开了一扇认识祖国的窗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让阿勒泰青少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壮美河山,用心灵感悟时代发展脉搏。
图片为吉木乃镇萨尔乌楞村。资料图
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乌楞村被誉为“中哈边境第一村”,辖区边境线长16公里,全村共有121户271人。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萨尔乌楞人守边护边、建设家园的神圣使命。
在萨尔乌楞村,有一个传承了半个多世纪的村训——我家住在界河边,祖国母亲在心间,种田放牧护国土,世世代代守边关。这既是全体村民代代相传的戍边精神,也是他们保家卫国、顽强斗争的真实写照。
9月22日上午10时,晨光熹微,萨尔乌楞村幼儿园的全体师生举行每周一升旗仪式。
幼儿园孩子们迎着朝阳列队而立,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师生肃立行注目礼,嘹亮的国歌声回荡在校园上空。
当天,全地区各学校同步举行升旗仪式,这是近年来地区在各级各类学校常态化组织开展“同升国旗·同唱国歌”宣讲活动的缩影。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红色研学如火如荼,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课堂里,深厚而澎湃的情感奔涌,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听,古韵戏曲;看,剪纸、泥塑等非遗课程表……全地区各学校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育强身、美育润心、劳育固本,办学在全面浸润中高质量发展。
富蕴县第二中学教师正在为初中学生科普“如何辨别非法出版物”知识。资料图
扩优提质 全面发展
曾经破旧低矮的土坯教室成了多媒体课堂,“巴掌大”的土操场已变身标准化的足球场。青河县阿热勒托别镇乔什尕吐别克村幼儿园的老师们见证着学校的巨大变化。
“您看现在的校舍,多漂亮,玻璃窗透着灿烂的阳光。”乔什尕吐别克村小学原校长扎卡力亚·合特木尔指着幼儿园教室的窗户对记者说,“我当老师那阵子,破破烂烂的几间教室里,窗户是用塑料布蒙着的,不仅采光不好,而且冬天根本挡不住外面的寒气。”
当年,这所学校是一所“马背小学”,9名教师每年要跟着牧民的孩子“转场”教学。
找一棵松树,骑马而来的学生围在树下,老师支起一块小黑板,石头当凳子,孩子们的膝盖和书包当课桌。就这样,“马背小学”开课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牧区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扎卡力亚·合特木尔说。2017年8月,青河县作出停办乔什尕吐别克村小学的决定,把学生安排到这个村所在的阿热勒托别镇牧业寄宿制学校去读书,学生每天由专用校车接送上下学。
学校能为全村适龄儿童提供义务教育,满足孩子们就近上学,每天都有营养餐,家离得远的孩子还能寄宿。
回望70年前,全地区只有1万名在校生。2024年,全地区在校生12.1万余人,是70年前的12倍。这只是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缩影。
阿勒泰市二中学生在阿勒泰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上滑雪课。资料图
被教育之光点亮的还有,地区坚持五育并举深化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设置滑雪、骑马、轮滑、游泳、劳技、编程等课后服务项目充实学校课后服务,孩子们学业负担减轻的同时,在校内“学好”“吃饱”,拥抱七彩童年;
教育评价改革不断推进,新高考、新课标不断传递“素养导向”成长成才观;
孩子们的好奇心被科学教育“加法”满足,科学家、院士们走进校园,带领青少年感受科技的魅力;
暑假期间,阿勒泰的孩子们在阿勒泰地区一牧场马术基地学习马术。资料图
“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健康第一”理念深入人心……
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关键处落子,为教育事业描绘出更加美丽的新画卷。放眼金山大地,新一代少年沐浴着党的阳光、感受着时代的召唤,茁壮成长。
吉木乃县托斯特乡牧业寄宿学校学生走进草原石城,用一场“行走的课堂”重新定义了美育教育的边界。资料图
深化改革 破局立新
聚焦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教育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积极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公民同招、阳光招生,书香校园浸润新一代少年儿童、明厨亮灶做出丰盛的营养餐、校家社凝聚前所未有的合力护航学生成长……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哈巴河县、吉木乃县和阿勒泰市、福海县分别通过国家、自治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认定;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布尔津县、福海县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成功创建1个自治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5所示范校;
阿勒泰市蓝天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手指操。
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阿勒泰地区第一高级中学、第二高级中学分别申报新疆优质普通高中转认,哈巴河县高级中学已申创;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现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93%,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
新疆财经大学阿勒泰校区体育老师杨义乐正在指导酒店管理1班同学篮球快攻战术。资料图
高等教育历史性突破发展。成功设立新疆财经大学阿勒泰校区,构建学前教育到本科层次教育的全链条人才贯通培养体系;
特殊教育、专门教育协同发展。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资源教室实现六县一市全覆盖;
教育系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2名教师分别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也是恢宏壮丽的民生答卷。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金山大地上茁壮成长,每一个家庭都能因教育而幸福,每一个梦想都能在这里照进现实。阿勒泰地区将紧扣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阿勒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