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调度、错峰分流、文化展演、志愿保障……喀纳斯景区全力提升服务游客能力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丽娜 张福新 占尼别克·别热克)8月6日清晨,喀纳斯换乘中心电子屏幕上跳跃着红橙黄绿四色舒适度提示,志愿者刘佳玺将一瓶矿泉水递给排队候车的老人,不远处悠扬的绰尔声穿透薄雾,游客紧锁的眉头在音乐中舒展——这是旅游高峰期的喀纳斯景区,虽繁忙却井然有序。
通讯员 杜炼 摄
“请打开‘原行网’小程序查看实时舒适度,当前喀纳斯景区为黄色预警,建议错峰游览。”当日上午,贾登峪游客服务中心内,志愿者潘源正引导游客查看手机端的四色舒适度提示。面对单日突破6万人次的客流高峰,喀纳斯景区通过智慧调度、错峰分流、文化展演、志愿保障四维联动,在暑期旅游旺季中交出“热而不乱,忙而有序”的服务答卷。
智慧旅游调度平台成为景区应对客流的核心引擎。8月6日,动态监测系统实时追踪各点位客流饱和度,依托旅游大数据精准调配区间车,将游客平均候车时间从往年的30分钟压缩至20分钟以内。
通讯员 杜炼 摄
“今天,我们乘车很快便从贾登峪来到了喀纳斯换乘中心。”四川游客张敏举着手机,屏幕上实时更新的调度信息与她的惊叹形成相互印证。数据显示,平台通过动态增派车辆频次,使核心线路区间车周转效率提升23%,贾登峪至喀纳斯换乘中心等主干线的拥堵压力显著缓解。
景区同步实施分级响应机制:当客流达到承载量的80%时,自动触发橙色预警并增派5%运力;超过90%则启动红色响应,增调10%的应急车辆。这一机制在客流高峰中维持着动态平衡。
通讯员 杜炼 摄
由机关干部、驻喀企事业单位人员组成的百余人志愿服务队,成为景区另一道风景。禾木景区入口处,服务队队长马军正带领队员疏导交通:“我们每天7点到岗,承担秩序维护、应急医疗、失物招领等工作,日均服务超300人次。”
景区还创新推出民俗特色演艺活动,在贾登峪、喀纳斯换乘中心等6个客流密集区域设置演艺点,每日安排6场次、每次20分钟的歌舞表演。呼麦的低沉、绰尔的悠扬、冬不拉的欢快交织成文化乐章,让排队间隙成为沉浸式文化体验。“原本等车很无聊,现在像在看微型音乐剧。”上海游客陈灏在朋友圈晒出表演视频,画面中演员正教游客跳《黑走马》,小朋友们跟着节奏手舞足蹈。
通讯员 杜炼 摄
喀纳斯景区管委会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鹏说:“单日接待量突破6万人次,不仅检验了我们的服务能力,更验证了‘智慧调度+人文关怀’模式的有效性。”
当夜幕降临,智慧大屏上的客流数字渐渐归于“平静”。而明日朝阳升起时,这场关于服务品质的考验将再次开启——喀纳斯已做好准备。